歡迎來到山西焦煤官網    
  • 收藏本站 網站地圖▼ 企業郵箱▼
山西工人報丨劉紅升:16年練就“機電扁鵲”
發布時間: 2022-05-13 20:00:00     作者:陳秋蓮 韓若楠      來源:山西焦煤網      點擊次數:

“出炭不出炭,關鍵看機電。”5月7日,一見面,山西焦煤西山煤電屯蘭礦綜采準備隊機電副隊長、今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劉紅升就道出了機電檢修工作的重要性。

作為“礦三代”,劉紅升從小就熟知這句在煤礦廣為流傳的話,也潛移默化地成為他上技校、選專業的初衷。

16年前,劉紅升從技校畢業,成為屯蘭礦的機電檢修工。16年來,他執一念、磨一技,練就了“觀、聽、感”三大檢修絕活,實現了從跟班徒弟到綜采準備隊機電副隊長、從技術小白到“晉陽工匠”的跨越,解決設備疑難雜癥上百個,設備開機率提高30%,為企業間接創造經濟效益600萬元,挽回直接經濟損失上千萬元。

“師傅手往機器上一搭,就能準確摸出故障點,三下五除二就能使設備恢復正常運轉。”劉紅升說,第一次下井,師傅聶根義的絕技深深地震撼了他。從那一刻起,“80后”的劉紅升立志學真技術、練真本領、當真英雄。

只要師傅聶根義去現場,劉紅升就背上工具、拿上儀表跟在后面。師傅操作時,他眼睛都不眨地盯著,生怕落下一個步驟。每次升井回到宿舍,他就趕忙拿出小本子,一邊回想師傅現場操作的一舉一動,一邊把要領記錄下來。

“遇到問題先自己研究琢磨,實在不明白就請教師傅,平時抓住機會就上手操作。”回憶起學徒生涯,劉紅升樂在其中。

一次夜班,遇到井下采煤機不牽引的問題,工友們幾經嘗試未果。剛下班回家的劉紅升得知情況后,迅速換上工裝趕到現場,一番熟練而快速的查找后,發現是牽引電機負荷線拐角處磨損導致漏電,僅用一個多小時,井下就恢復生產了。從此,“紅升到場,采機就響”成了工友們常掛在嘴邊的順口溜。

2019年,隨著煤礦智能化工作面的上馬,機電檢修工作迎來了全新挑戰。

“過去調試設備是腰上挎著電工必備的‘四大件’泡在工作面,現在大多是坐在電腦跟前點鼠標。勞動強度相對減輕了,但技術含量更高了,設備維護也更復雜了。”劉紅升說。

在挑戰中超越自我。劉紅升把多年積累的經驗有機融入、嫁接到智能化設備檢修工作中,練就了“觀、聽、感”三大檢修絕活,即設備運行時用眼睛觀察各項顯示屏指標變化、用耳朵聆聽聲音變化、用手和臉等身體外露肌膚感知溫度變化,讓“故障病變”未病先防、既病防變。

在一次井下常規檢修中,劉紅升聽到旁邊運輸機電機發出的聲音有些異常,初步判斷為電機缺相運行。他當即安排檢修,結果與預測的一樣,三相電其中一相已處于虛接狀態,再運轉就會燒毀電機,造成工作面停產。就他這一“聽”,為企業挽回直接經濟損失10萬余元。

“100次故障,100次都不一樣。”劉紅升說,井下的作業環境處于動態變化中,設備的元件也數不勝數,因此最重要的是掌握檢修方法和規律。

為了盡快提高隊組機電檢修人員的實操水平,他對井下常見的故障點進行了歸納,僅采煤機、運輸機上的組合開關就列出了十余種故障類型,并不定期抽考徒弟。他以精準教學模式帶出了一批技術精、業務優、人品好的青年技術骨干,目前都活躍在智能化采掘工作面上。

劉紅升認為,培養更多高水準的機電技術人才、減少設備故障率、讓井下不再出現安全問題才是關鍵。

責任編輯:蘭潔

版權聲明   |   隱私與安全   |   常見問題解答   |   咨詢 地址:中國·山西·太原新晉祠路一段1號 ICP備案序號:晉ICP備05008009號-3

山西焦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所有   晉公網安備 14010902000081號

久久九九有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