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離不開煤炭。煤炭作為我國主體能源,要按照綠色低碳的發展方向,對標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作為中國最大煉焦煤生產企業山西焦煤旗下主力礦井之一,屯蘭礦年設計生產能力400萬噸。近年來,該礦在“雙碳”背景下,正在逐漸探索安全、智能、高效、環保、可持續的發展新模式。
“這里‘源于煤,但不止于煤’,綠色發展是百年大計。我們致力于打造全國一流礦山生態園,推動固廢資源化、循環經濟再延伸,持續推進礦井水、煤矸石、瓦斯等綜合利用,科學制定屯蘭礦節能降碳創新措施,努力蹚出綠色低碳高效和諧科學的轉型發展之路。”屯蘭礦黨委副書記、礦長曹俊文如是說。
將綠色低碳融入發展血脈
走進環境優美的礦區內,處處草長綠蔭,整潔干凈,漫步在礦區,很難與過去煤黑粉塵滿地的煤礦聯想在一起。
礦山生態修復是《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中的一個重點工程,規劃中明確強調,要加強黃河重點生態區礦山生態修復,大力開展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實施地質環境治理、地形重塑、土壤重構、植被重建等綜合治理,恢復礦山生態。
“自2012年起,我們就采用全新的理念進行矸石山治理,將防滅火、山體穩定以及生態修復三者相結合。屯蘭礦山生態園從礦區全方位、全礦域、全過程進行三維布局,總面積91.3公頃,未來將建設瞭望塔、管狀輸矸皮帶走廊、智慧礦山科普場地、自然農耕科普場地、生態水系科普場地等項目,未來將把礦區打造成為全國首家資源化封存試點。”屯蘭礦衛生環境部副部長王彥峰告訴記者。
讓煤炭利用清潔高效起來
首次成功運用覆巖離層注漿充填開采技術解決壓覆資源問題,綜合噸煤效益提升8元以上;變害為寶延伸煤層氣產業鏈,年度發電并網1.68億度,創造直接經濟效益9000余萬元;井下水實現清污分流、循環利用,每年節約費用472萬元;推進矸石山生態恢復治理,加快推進屯蘭礦山生態園建設。近年來,該礦堅持走“綠色、低碳、清潔和可持續發展”的循環采礦模式,努力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三效合一”。
“利用‘覆巖離層注漿充填開采’技術,僅22301工作面,消耗粉煤灰87萬噸。”屯蘭礦副總工程師王艾軍介紹,這項技術“一舉多得”,不僅能解決地表沉降和塌陷問題,節省修復費用,而且還為附近的西山煤電興能電廠解決了困擾多年的固廢難題,更重要的是,一年運行下來,能夠釋放原煤將近118萬噸。
屯蘭礦是高突礦井,瓦斯問題一直是制約礦井安全生產的主要因素。屯蘭礦抽采區黨總支書記韓國平表示,“目前,我們已形成了具有屯蘭礦特色的立體式、全方位瓦斯綜合治理模式,實現了以抽保用、以用保抽的雙向良性循環,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既延伸了煤層氣產業鏈,也帶來了可觀收益。”
把高端技術扎根礦山之中
“我們的煤礦安全智能廣播預警系統通過采集、融合礦井主要業務系統的數據并進行數據實時分析,在預警時,系統能夠智能分析預警的信息,自動觸發業務部門及管理部門辦公區域的IP網絡音響報警并語音播報預警信息,區域人員可及時接收到預警信息并迅速做出響應。”屯蘭礦技術創新辦公室賈偉告訴記者。
2021年,屯蘭礦按照《智慧礦山1.0建設方案》,建成了一個國家C級云數據中心、一張礦井高速傳輸網絡和一套安全生產經營數字化管控平臺。兩年來累計完成局部通風機地面遠程控制、瓦斯動態監測、礦壓監測“一張圖”、地面智能廣播預警、數據聯網智能巡檢等11個專業71項創新項目建設,將全礦人、機、物、產、供、運所有信息進行匯聚,為礦井安全生產織牢一張智慧防護網。
“煤礦安全智能廣播預警系統的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已取得國家版權局頒發的軟件著作權,并取得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在未來,我們有望將該技術推廣應用到各兄弟煤礦。”賈偉說。
“保障煤炭資源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是我們的詩和遠方,能源行業低碳發展需要把握好節奏。按照現行工作標準推算下來,我們能多回收5000萬噸精煤,能為礦井延長12年以上的壽命。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加強煤礦人才隊伍建設,依靠科技創新,使煤炭工業盡快步入資源回采率高、安全有保障、環境污染少、經濟效益好、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道路,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曹俊文表示。